首先,万历瓷器的底款多为青花书写,字体以楷书为主,笔画粗细不一,结构较为松散,显示出一定的随意性。常见的款识有“大明万历年制”六字双行款,也有“万历年制”四字款。部分器物无款,或仅见“福”、“寿”等吉祥字样。
其次,底面处理方式多样。早期瓷器底面多施釉,釉色白中泛青,釉面光润;后期则常出现“砂底”现象,即不施釉,露出胎体,胎质较粗糙,呈灰白色或黄白色,有时可见明显的旋削痕迹。
再者,万历瓷器底部常有“圈足”设计,足墙较直,底部边缘常见“泥鳅背”现象,即足边略微外撇,形成圆滑的过渡。此外,部分器物底部还留有垫烧痕迹,如支钉痕、窑渣等,这些痕迹有助于判断其烧造工艺。
最后,万历瓷器的底部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,如胎质厚重、釉面不够均匀、釉色偏青等,这些都是区别于其他朝代瓷器的重要标志。
综上所述,万历瓷器的底部特征包括款识风格、底面处理、圈足形态及工艺痕迹等方面,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万历瓷器的独特面貌,为后人研究和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