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宋代耀州窑瓷器的底部多为素面,少有装饰,但也有部分器物底部带有刻款或印款。常见的刻款包括“官”、“新”、“上”等字样,这些字款多用于表示器物的用途或等级。此外,有些器物底部还留有“瓦当”状的痕迹,这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使用了垫饼或其他支烧工具所致。
其次,底部胎质较为坚硬,呈灰白色或浅黄色,胎体较薄,但质地细腻,叩之有清脆之声。由于耀州窑采用的是高岭土与石英混合的胎料,因此胎体较为致密,不易吸水。
再者,底部釉面通常呈现出青绿色调,釉层均匀,光泽柔和,有时可见细小的开片纹路,这被称为“冰裂纹”。釉面质感温润如玉,是耀州窑瓷器的一大特点。
另外,耀州窑瓷器底部常有“涩圈”现象,即在器物底部边缘因施釉不均而形成一圈未施釉的区域,这种现象多出现在碗、盘等器物的底部,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采用叠烧工艺所致。
总体而言,宋代耀州窑瓷器底部特征体现出其独特的工艺风格和时代审美,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及鉴定真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