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青瓷多以灰白或青灰色胎体为主,釉色呈现出青绿或黄绿色调,因烧制过程中窑内气氛控制不够稳定,釉面常带有斑驳不均的现象。其胎质较粗糙,但经过高温烧制后已具备一定的硬度和致密度,具备了瓷器的基本特征。
在器型上,汉代青瓷种类丰富,包括罐、壶、碗、盘、灯、熏炉等日常用具,也有少量用于随葬的明器,如陶俑、动物模型等。这些器物造型简洁大方,注重实用性,部分器物上还装饰有弦纹、刻划纹、堆塑等工艺,显示出一定的艺术风格。
汉代青瓷的烧造地点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,如浙江、江西、江苏等地,其中浙江上虞、余姚一带是重要的青瓷生产中心。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,陶土资源丰富,为青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。
随着技术的进步,汉代后期青瓷的釉料配方逐渐改进,烧成温度提高,釉面更加光亮,为后来的越窑青瓷奠定了基础。可以说,汉代青瓷是古代中国瓷器发展的关键环节,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