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年代初期,新中国刚刚成立,百废待兴,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与发展。龙泉窑作为历史悠久的瓷窑,被重新关注。此时的龙泉瓷多以实用为主,注重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,但仍保留了传统的青瓷特色,釉色温润,造型简洁大方,深受普通民众喜爱。
进入60年代,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,国家对陶瓷业的政策有所调整,龙泉瓷的生产也受到影响。然而,龙泉瓷依然在民间广泛流传,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皿。这一时期,龙泉瓷的装饰风格趋于简化,强调实用性,但仍然保持了青瓷的独特韵味。
到了70年代,随着改革开放的前奏逐渐显现,龙泉瓷的生产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。虽然整体经济仍处于低谷,但部分地区的龙泉瓷作坊仍在坚持传统工艺,生产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。这一时期,龙泉瓷不仅在国内市场流通,也开始通过外贸渠道销往海外,为后来的复兴奠定了基础。
总体来看,50、60、70年代的龙泉瓷虽然在数量和规模上不如明清时期繁荣,但在传承和发展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。它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物质见证,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艺术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