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的紫砂壶制作技艺日趋成熟,代表人物有供春、时大彬等。供春被认为是紫砂壶的创始人,他以树瘤为原型制作壶形,开创了紫砂壶造型艺术的先河。时大彬则在供春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,注重壶体的比例与线条美感,使紫砂壶更具实用性和艺术性。
明代紫砂壶多采用紫泥、绿泥和红泥等天然矿土,经过淘洗、炼制后制成壶胎。其特点是透气性好,能保持茶香,且越用越润,深受茶客喜爱。壶型多样,有仿古、梨形、西施、提梁等,每一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此外,明代紫砂壶常刻有铭文或题诗,内容多为文人墨客所题,增强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。这种将书法、雕刻与壶艺相结合的方式,使紫砂壶不仅是一件实用器物,更是一件艺术品。
总体而言,明代是紫砂壶发展的黄金时期,奠定了紫砂壶在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地位。至今,明代紫砂壶仍被视为珍贵文物,受到收藏家和茶文化爱好者的高度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