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书谱》全文约三千余字,内容丰富,涵盖了书法的历史、技法、风格、审美等多个方面,体现了孙过庭深厚的书法理论功底和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。他以流畅的文笔阐述了书法的“神韵”与“形质”,强调“书者,散也,欲书先散怀抱”,主张书法应表达作者的情感与个性。
在书法艺术上,《书谱》以其行草书风著称,笔势流畅,结构严谨,既有汉隶的古朴,又具晋人风骨,展现了唐代书法的繁荣与成熟。其用笔方圆兼备,线条富有变化,章法自然,气韵生动,堪称行草书的典范之作。
关于《书谱》的真迹,历史上曾有多种版本流传,但现存最早的真迹本为唐代原作,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。此本为绢本,墨色沉稳,笔迹清晰,保存完好,是研究唐代书法及孙过庭书风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由于年代久远,加之历代传抄、翻刻不断,后世多有伪本流传。因此,鉴定《书谱》真迹成为书法界的重要课题。专家通过笔迹分析、纸张材质、题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考证,力求还原孙过庭原作的面貌。
总之,《书谱》不仅是书法理论的经典文献,更是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。其真迹的存在,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依据,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