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底款书写规范。宣德瓷器多采用“大明宣德年制”六字楷书款,字体工整、笔画有力,布局严谨。款识多为青花书写,也有釉里红或刻款的情况,但较为少见。
其次,底面处理细腻。宣德瓷器的底部通常施以白釉或细白釉,表面光滑,胎质细腻,呈现出“糯米胎”的特点。部分器物底部会有“涩胎”现象,即未施釉的胎体,显示出胎土的原始质感。
再者,底部常有“芝麻酱”色斑。这是由于釉料与胎体在高温下反应形成的自然痕迹,颜色呈黄褐色,类似芝麻酱,是宣德瓷器底部的一个重要识别特征。
此外,宣德瓷器底部常见“旋痕”和“跳刀痕”。这些是手工拉坯过程中留下的痕迹,反映了当时制瓷工艺的特点,也增加了器物的历史感和真实感。
综上所述,宣德瓷器的底部特征不仅体现了其精湛的工艺水平,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鉴定依据。通过对底款、釉面、胎质及制作痕迹的观察,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件瓷器是否为宣德时期的真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