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时期(1662-1722年)的瓷器以雄浑大气、色彩鲜艳著称。青花瓷发展到顶峰,出现了“康熙五彩”,釉色丰富,画工精细。此外,康熙还重视珐琅彩的发展,为后来的雍正、乾隆时期宫廷瓷器奠定了基础。
雍正时期(1723-1735年)的瓷器则更加注重文雅与精致。器型规整,线条流畅,釉面细腻,色彩柔和。粉彩瓷器在此时得到极大的发展,装饰风格趋于写实与典雅,体现了宫廷审美趣味。
乾隆时期(1736-1795年)的瓷器种类繁多,技艺精湛,尤其以仿古瓷和大型陈设瓷闻名。此时的瓷器不仅继承了前朝的传统,还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,如珐琅彩、洋彩等,呈现出华丽繁复的风格。乾隆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大型官窑瓷器,如各种瓶、尊、罐等,工艺复杂,装饰精美。
清三代瓷器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,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评价。许多珍贵的清三代瓷器被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,成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。至今,清三代瓷器仍是收藏界追捧的对象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