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学术界普遍认为,王羲之的真迹早已失传,现存的被认为是其作品的大多为唐宋时期的摹本或临本。例如,《快雪时晴帖》、《丧乱帖》、《二谢帖》等被认为是王羲之的真迹,但这些作品的真实性仍存在争议。
其中,《兰亭序》被认为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作品,相传他在公元353年与友人聚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,饮酒赋诗,写下这篇千古名篇。然而,据传《兰亭序》的真迹已随唐太宗李世民葬入昭陵,后世所见皆为摹本。唐代书法家冯承素的摹本被认为是最接近原作的版本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因此,“王羲之唯一真迹”这一说法并不成立。真正属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已经很难考证,而现存的所谓“真迹”多为后人临摹或仿作。尽管如此,这些作品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,是研究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