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”字款最早出现在明代宣德年间(1426-1435年),当时主要用于宫廷用瓷。这种款识简单明了,通常为青花书写,字体工整,常见于碗、盘、杯等日常器皿上。由于“天”字寓意吉祥,象征皇权与天命,因此被广泛用于皇家御用瓷器。
到了清代,尤其是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时期,“天”字款依然流行,但此时的“天”字款更多地出现在民窑产品中,成为一种常见的装饰符号。这表明“天”字款不仅限于官窑,也逐渐进入民间市场。
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带有“天”字的瓷器都是明清时期的真品。现代仿制品也常使用“天”字款,因此在鉴定时需结合胎质、釉色、纹饰、款识风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。
总之,“天”字款瓷器主要流行于明代至清代,是研究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