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底面通常为平底,无圈足或仅有极浅的圈足,整体呈圆润状。底部多为白釉或青白釉,质地细腻,釉面光洁。部分官窑产品底部会有“乾隆年制”四字楷书款,字体工整有力,书写规范。
其次,底部常有旋纹痕迹,这是手工拉坯过程中留下的工艺痕迹。旋纹深浅不一,分布不均,但有一定的规律性,显示出传统制瓷工艺的特点。
再者,底部胎体坚硬,胎质细腻,呈灰白色或淡黄色,胎体厚重,手感沉稳。与明代或后仿品相比,乾隆时期的胎质更加均匀、致密。
此外,底部釉面颜色多为青白或洁白,釉层较厚,表面光滑,有时可见细小的开片纹,这被称为“冰裂纹”,是由于釉和胎的膨胀系数不同所致,属于正常现象。
需要注意的是,乾隆时期的将军罐底部款识多为双行楷书款,字体规整,笔画清晰,排列整齐。而仿制品往往在款识上存在瑕疵,如字体不工整、排列不齐等。
总之,乾隆将军罐的底部特征包括平底或浅圈足、细腻的胎质、光滑的釉面、旋纹痕迹以及规范的款识。这些特征对于鉴别真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